中新社吉林分社正文

首頁-->科教

吉林大學:黃大年精神激勵廣大師生攀登科學高峰
發布時間:2023年05月24日 17:54 來源:中新網吉林 編輯:王思博

  中新網吉林新聞5月24日電  (郭佳 曲家偉)5月24日,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吉林大學黃大年教授的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六周年。吉林大學回顧過去六年工作時指出,黃大年精神已經融入廣大師生精神血脈,激勵廣大師生攀登一座又一座科學的高峰。

吉林大學學生向黃大年雕像獻花。(資料圖)張瑤/攝
吉林大學學生向黃大年雕像獻花。(資料圖)張瑤/攝

  講好黃大年故事

  2017年1月,黃大年同志不幸因病逝世后,吉林大學立即啟動對其事跡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連續推出事跡通訊、追憶文章、系列評論等新聞報道。5月,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報告團正式組建。

  六年來,報告團先后應邀在國家有關部委、企業、高校、部分省市區、重要行業領域牽頭單位及吉林省各地市州等,開展不同規模宣講報告200余場,現場聆聽或通過網絡收聽收看的受眾逾百萬人次。

  9月,黃大年紀念館于在他生前辦公室原址改建落成。截至目前,紀念館已累計承擔線上線下800余場、50000余人次的參觀和講解工作,被確定為“吉林省黨性教育基地”“長春市黨史教育基地”“長春市工會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和“長春市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

  10月,電視劇《黃大年》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同時段收視率全國第一。

  2018年12月,電影《大國重器·黃大年》首映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院線上映后反響熱烈,獲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由師生自排自演的話劇《黃大年》,入選中國科協“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原創音樂劇《黃大年》獲批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藝術創作項目。

  弘揚黃大年精神

  六年來,吉林大學廣泛開展向黃大年同志學習活動,全力培育黃大年式教師和科研團隊。

  吉林大學聚焦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新一代大型超高壓裝置、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等一批“國之重器”建設運行;“汽車底盤集成與仿生”全國重點實驗室成功重組;“東北與東北亞研究院”正式成立并獲批國家高端智庫,為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積蓄力量。

  黃大年生前所在的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被評為首批全國高!皹藯U院系”培育創建單位,組織召開的“弘揚黃大年精神,做黃大年創新實驗班卓越人才培養的踐行者”專題組織生活會被作為樣板推廣!皣壹壸吭接媱潯薄辈榧夹g與工程實驗班命名為“黃大年實驗班”,將傳承黃大年精神寫入學生培養方案,用黃大年精神涵養師德學風。

  傳承黃大年事業

  從黃大年到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傳承是最好的弘揚。

  2017年和2021年,劉財教授團隊、于吉紅院士團隊和孫正聿教授團隊,先后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在各自的工作中踐行著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崇高使命。

  六年來,劉財教授團隊接過黃大年的接力棒,堅持不懈鉆研攻關,打破了西方國家對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的壟斷,聯合跨行業和部門的十多家單位共同研發了航空重力梯度儀及數據處理軟件系統、電磁數據處理解釋系統和海洋電磁數據處理與三維反演解釋系統;搭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磁數據三維反演處理解釋平臺;研發了重載荷無人機航磁測量技術及數據處理解釋方法;解決了大量資源勘查、地質工程項目技術難題。劉財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于吉紅院士團隊積極面向國家發展戰略需求,在分子篩納米孔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其在能源、環境和新興領域的基礎應用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于吉紅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作為代表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并當選為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2020年,孫正聿教授獲評全國“杰出教學獎”文科第一人,并將100萬元獎金全部捐獻,設立吉林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獎勵基金。2022年5月,孫正聿教授重要成果《從大歷史觀看中國式現代化》以頭題刊發《哲學研究》,2022年11月,著作《掌握“看家本領”》榮獲“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黃大年精神融入血脈

  六年來,沿著黃大年同志的足跡,吉林大學師生用敢為人先的探索精神攀登上一座座科學的高峰。

  吉林安圖寶馬城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入選“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冰雪旅游場地裝備和智能服務技術重點實驗室”掛牌成立,成為中國冰雪旅游研究方向唯一的部級重點實驗室;生物考古實驗室獲批中國考古學領域首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試點實驗室;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工程仿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地面力學課題組負責完成的表取采樣區月壤力學特性反演等項目研究,在嫦娥五號月面采樣返回型號任務研制過程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生命科學學院科研團隊利用最新的古基因組技術成功獲得中國新疆迄今最早的古人類基因組數據,在新疆史前人群的起源和形成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地球科學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等科研團隊在月球撞擊坑智能識別和年代標定方面為中國首次建立了基于自動識別方法的精準月球撞擊坑數據庫。

  六年來,一批批有志之士、杰出校友、海外歸國人才追隨黃大年的腳步,加入吉林大學。學校各類國家級人才達400余人次,實現了跨越式增長。涌現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范教師”等榮譽獲得者數十名,人才高地基礎持續鞏固,人才集聚和輻射效應不斷釋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