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啟振興 匯促發展”海歸人才助力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在長春召開。 劉棟 攝
中新網吉林新聞5月23日電(高龍安)22日,“智啟振興 匯促發展”海歸人才助力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在有“汽車城”之稱的長春落幕。會上,有歐美同學會海歸專家表示,氫能有望破解新能源汽車在東北的冬季之困。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新車的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25.6%。
然而,新能源汽車在東北地區推廣并不順利。對此,歐美同學會2005委員會理事、東鯤(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長章弘認為,其主要原因在于東北地區冬季寒冷,電池續航里程大打折扣。研發生產耐寒抗寒電池,特別是氫能源燃料,或許是解決東北地區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所在。
章弘表示,吉林省聚集大批一流大學、科研院所和實驗室,承載眾多國家級科研任務,有眾多機械、化工、電子等發明專利,擁有眾多海內外人才,發展材料和動力電池、電子控制等有一定優勢。
“新能源汽車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協同!蓖瑵髮W汽車學院教授、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研究所所長章桐發表了相似觀點。
章桐表示,中國北方地區較冷的氣候直接限制純電動汽車的大規模市場應用,氫燃料電池汽車在長途、重載、能源補給,以及惡劣溫度環境條件下展示出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值得一提的是,吉林省白城市處在大興安嶺與長白山脈之間的西南氣流通道上,是中國風能儲能最富集地區,如今這里是吉林省“陸上風光三峽”工程的主要承接地,新能源(風電、光電)裝機達1006萬千瓦。2022年,吉林省印發《“氫動吉林”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在此打造“中國北方氫谷”。
章桐表示,中國在過去近二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基本建立了初步的燃料電池汽車的產業布局。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或將是下一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耐黄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