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春5月22日電 (記者 呂盛楠)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蔡寶峰22日介紹,吉林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連續19年保持良好水平。到2035年,典型生態系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原生境)將得到全面保護。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天,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進展情況,并解讀吉林省《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
吉林省是中國北方地區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省份之一,擁有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沼澤、農田等地球陸地生態系統,F有野生動物4900余種、野生植物4000余種。
蔡寶峰介紹,吉林省不斷推進自然保護地建設,構建了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持續加大遷地保護力度,積極建立植物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基地以及種質資源庫等較為完善的遷地保護體系,遷地保護體系日趨完善,成為就地保護的有效補充,多種瀕危野生動植物得到保護和恢復。
據介紹,吉林省還統籌實施西部河湖連通、東部天然林保護、中部黑土地保護,松花江、遼河、查干湖綜合治理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長白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等重點生態工程,提升了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蔡寶峰介紹,經過多年的努力,吉林省已有5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9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22個省級生態縣,創建工作走在東北三省前列。
2022年12月,吉林省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持續推進長白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松嫩平原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等重點區域的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構建全省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及相對穩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到2035年,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政策、法規、制度、標準和監測體系全面完善,重要防護林體系全面連通,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草原、河湖、濕地生態系統全面建成。
蔡寶峰表示,吉林省將通過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修復、綠美吉林、林草濕連通、萬里綠水長廊等生態工程,加強東北虎、東北豹、中華秋沙鴨等重點物種和森林、草原、濕地等重要生態系統的保護,加快恢復物種種群數量和棲息地生境。(完)